方案提出了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的主要目标:2025 - 2026年,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%左右,经济效益保持向好态势;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.5%左右;铜、铝、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;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;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;绿色低碳、数字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。
此次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举措。其中,促进高端产品创新发展,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需求,推动超高纯金属等高品质原料、铜合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、贵金属功能材料、高端稀土新材料等攻关突破,提升铝合金及镁合金结构材料、硬质合金及制品等产品综合性能。支持有色金属新材料、低碳冶炼工艺等中试平台建设。发挥重点新材料平台作用,支持企业开展工艺“一条龙”应用计划,加快材料应用验证及迭代升级。
在再生有色金属方面,方案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基地,强化废铜、废铝等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,以及废旧动力电池、废旧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;加快制定钨等再生金属进口标准;支持符合要求的再生铜、再生铝、溅射后金属靶材、电池黑粉等再生资源进口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推动大宗金属消费升级方面,围绕新能源汽车、新一代电子信息、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,持续扩大镁合金在新能源汽车锻造轮毂、一体化大型铸件、电机壳体等部件的应用。支持上下游企业通过签订长期采购协议等方式,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共担原料价格波动风险,合力维护供应链畅通稳定。
在提升稀有金属应用水平方面,围绕集成电路、工业母机、低空经济、人形机器人、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,加快高纯镓、钨硬质合金、全固态电池材料等高端产品应用验证,推进超导材料、液态金属、高熵合金等前沿材料的创新应用。鼓励下游用户企业、科研机构等单位开放应用场景,打造应用场景典型案例,培育新兴市场。
此次提出的方案是基于有色金属行业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,具有资源种类众多、产业关联度高、战略价值突出的特点。当前,资源保障能力、高端供给水平和有效需求挖掘不足,外部冲击影响加大,这些是制约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的主要矛盾。
来源:工业和信息化部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