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拟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。这标志着中国特殊经济区域创新试验进入“自贸港”时代,海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。这一政策不仅重塑海南的经济格局,也将对中国经济及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。
根据总体方案要求,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目标是逐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“五自由便利、一安全有序流动”制度体系。其中,贸易自由便利是重点,具有引领自贸港制度建设全局的基础性和标志性意义。在贸易自由便利制度设计方面,总体方案提出,海南自贸港要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,对货物贸易实行以“零关税”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。封关运作的核心要义是建立“‘一线’放开、‘二线’管住、岛内自由”的海关监管体系,借助离岛物理隔离条件为岛内“零关税”进口提供必要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,在确保“一线”高水平放开和岛内自由流通的同时管好“二线”,防止大量“零关税”进口货物直接流入内地,冲击国内市场。放开“一线”、管好“二线”是高质量封关运作的关键。
1. 中国经济:高水平开放新标杆
海南封关后,将实施“一线放开、二线管住、岛内自由”的监管模式,大幅提升贸易自由化水平:
零关税覆盖74%商品:进口汽车零部件、生产设备等可享受免税,降低企业成本18%-20%。
加工增值免关税:在海南加工增值超30%的货物进入内地可免关税,吸引企业布局海南。
2. 汽车产业:供应链重构与新能源机遇
(1)进口车与零部件成本下降
在海南注册的运输、旅游企业进口车辆可免关税、增值税,综合税率降幅达30%-60%。例如,原价70万元的进口宝马X5,封关后购车成本或降至50万元。
汽车零部件进口通关时间缩短30%,降低物流成本,推动车企在海南设立生产基地。
(2)新能源车渗透率全国领先
海南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59.6%,居全国第一。
(3)本土车企“轻资产”转型
海南唯一整车企业海马汽车放弃规模扩张,转向氢燃料汽车和加工增值业务,利用自贸港政策提升竞争力。
3. 挑战:人才、基建与产业生态短板
人才短缺:海南汽车研发人才储备薄弱,高端制造人才依赖外省输入1。
物流瓶颈:琼州海峡汽渡耗时超3小时,推高运输成本1。
配套不足:除海马外无规模整车厂,零部件本地化率低,供应链依赖岛外1。
4. 未来展望:差异化竞争,打造全球零碳汽车样本
来源:光明日报、新京报、新海南等媒体图文汇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