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详情
中国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提速
日期:2025-07-30

近日,全球在建最大规模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电站——玉门"光热储能+光伏+风电"示范项目取得并网通知书,标志着我国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进入新阶段。当前,三峡能源、中广核、中国能建等多个大型能源企业都在积极推动光热发电项目建设。


中国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提速


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


2023年4月,国家能源局发布《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提出"十四五"期间力争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左右。一年多来,光热发电新建开工机组数量明显增加。截至2023年底,全国在建和拟建光热发电项目超40个,总装机容量约4800兆瓦,预计2025年全部建成。

技术优势凸显


与光伏发电不同,光热发电通过储热系统可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发电,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。目前主要技术路线包括塔式、槽式、线性菲涅尔式等。以玉门项目为例,建成后年上网新能源发电量约17.5亿千瓦时,可有效解决新能源大基地弃电问题。

产业链日趋成熟


我国光热产业链已覆盖从原材料到核心装备各个环节,设备国产化率超90%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现有光热发电工程相关配套企业约600家。随着技术进步,光热发电单位造价已从早期的24000-35000元/千瓦降至13500-23000元/千瓦。

挑战与建议


专家指出,当前光热发电仍面临政策连续性不足、核心技术待突破等问题。建议重点省份能源主管部门统筹规划,同步推动光热与光伏项目发展。同时需加强聚光器等关键部件研发,通过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低成本。

业内预测,到"十四五"末,光热发电成本有望降至0.7-0.8元/千瓦时,2030年进一步降至0.5元/千瓦时左右,届时将在电力市场中具备更强竞争力。



来源:新能源工程公司、科技创新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