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详情
首页
关于我们
新闻媒体
公司新闻
行业新闻
视频中心
产品展示
压铸模具
快速实验模具
修饰模具
模具服务
技术中心
机器设备
技术展示
技术团队
加入我们
用人理念
加入我们
意见反馈
联系我们
线上参观
360度办公室查看
中文
EN
欧盟《净零工业法案》正式实施,中国新能源产业面临严峻挑战
日期:2025-07-21
欧盟《净零工业法案》(Net-Zero Industry Act, NZIA)自2025年全面实施以来,已对全球清洁能源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。该法案旨在提升欧盟本土净零技术制造能力,减少对中国等国家的依赖,并通过“非价格标准”限制外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。作为全球新能源制造大国,中国光伏、风电、电池等行业首当其冲,面临市场份额收缩、供应链重构等多重挑战。
一、法案核心内容:强制本土化与供应链限制
欧盟《净零工业法案》的核心目标包括:
1. 本土制造比例要求:
到2030年,欧盟40%的清洁能源设备(如光伏组件、风电设备、电池等)需由本土生产。
2. “非价格标准”招标规则:
2025年12月起,欧盟30%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招标需评估“供应链韧性”“网络安全”“可持续性”等非价格因素,而非仅以低价中标。
3. 限制中国供应链:
若某类产品(如光伏组件)超过50%依赖中国,则欧盟公共采购将要求至少50%的产值来自欧盟,否则企业可能面临10%合同金额的罚款。
4. 快速审批与补贴支持:
欧盟设立“净零加速区”,简化审批流程,并优先支持本土企业。
二、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具体影响
1. 光伏行业:欧洲市场份额或大幅下滑
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,2024年对欧出口占比超80%。但NZIA规定,若光伏组件依赖中国超过50%,则欧盟采购将要求:
最终产品不得在中国组装
至少4种关键组件(如逆变器、电池片)不得来自中国
这意味着,中国光伏企业若想进入欧洲市场,必须在欧盟设厂或与本地企业合作,否则将失去大量订单。
2. 风电与电池行业:供应链本土化压力加大
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商近年来在欧洲市场增长迅速,但NZIA规定:
陆上风电设备75%的产值需来自非中国供应链
最多允许3个中国组件,且关键部件(如齿轮箱)需本地化
同样,中国动力电池企业(如宁德时代、比亚迪)在欧洲的布局也将受到限制,需加速本地化生产以符合新规。
3. 氢能与电解槽:技术壁垒提高
中国在电解槽制造领域快速崛起,但欧盟要求氢能项目需符合“网络安全与数据本地化”标准,所有运营数据必须存储在欧洲经济区(EEA)内。这将迫使中国企业调整数据管理架构,增加合规成本。
三、中国的应对策略
面对欧盟的新规,中国政府和产业界正采取多项措施:
1. 加速海外布局,本地化生产
宁德时代、隆基绿能等企业已在德国、匈牙利等地建厂,以减少贸易壁垒影响。
与欧洲企业合资合作,如比亚迪与德国汽车厂商合作,规避供应链限制。
2. 拓展新兴市场,降低对欧依赖
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成为新增长点,2024年中国光伏企业在亚洲、非洲的签约项目占比超60%。
中东、拉美市场加速布局,如沙特、巴西等国的光伏和储能需求激增。
3. 技术创新,提升核心竞争力
加大固态电池、钙钛矿光伏等前沿技术研发,以保持技术领先。
推动绿色制造标准,降低碳足迹,适应欧盟可持续性要求。
四、未来展望:全球清洁能源竞争加剧
欧盟《净零工业法案》的出台,标志着全球清洁能源竞争进入新阶段。美国《通胀削减法案》(IRA)、印度“生产挂钩激励计划”(PLI)等政策也在推动本土制造,中国新能源企业需调整战略,增强全球供应链韧性。
短期来看,中国对欧出口将受冲击,但长期而言,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仍是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未来,中欧在绿色技术领域的博弈将持续,而全球能源转型的进程,也将因这场产业政策竞争而加速或延缓。
来源:综合欧盟委员会文件、行业分析及企业动态整理